大多數細胞(包括正常細胞和病變細胞)都會向胞外和體液中釋放具有雙分子膜結構的納米級囊泡。
這些細胞外囊泡按尺寸從大到小可分為三大類:外泌體、微囊泡,凋亡小體。
外泌體廣泛存在于體液中,如血清、唾液、乳汁、腦脊液、尿液和精液等體液中。其生物學功能雖然還未完全解析清楚,但科學家們在許多領域均已對其展開了研究。
外泌體主要經細胞核內體途徑生成,在進入外環(huán)境后,可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被細胞吸收,也可經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被遠距離靶組織或器官所吸收。
而且,不同細胞來源外泌體表面可攜帶相似的保守蛋白,這些蛋白可作為外泌體標志物對其進行分析和鑒定。
此外,外泌體還攜帶來源細胞相關的特異性生物學物質,這些物質不僅能反映來源細胞類型,更重要的是還與來源細胞的生理功能或病理改變密切相關。這意味著通過對特定外泌體的檢測,我們可以了解體內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情況。